抓住了秋的尾巴,开启着冬的步伐。2020年11月13日,在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组织下,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科学组教师来到双潮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何慧老师执教三上《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和五上《光和热》这两节课。在《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课中,何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我们是如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再让学生估一估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衡量。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出5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18颗绿豆、13个泡沫球、3枚回形针、1个乒乓球的质量,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在《光和热》一课中,何老师准备了室内和室外上课的两套教具,以预防天气变化对课的影响。所幸今日阳光明媚,孩子们在室外实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初冬的温暖。本节课,学生通过数据测量,探究了“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何老师用心准备,细心指导,孩子们收获满满。
李孙力老师执教六上《电和磁》和四上《用气球驱动小车》两节课。在《电和磁》这一课中,李老师用科学家的故事引入,指导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通电导线接近指南针,会使磁针发生偏转?你同意吗?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反复求证,得出结论。
《用气球驱动小车》这节课,李老师先让学生玩一玩气球,带领孩子进入课堂。孩子们再带着“把气球充足气后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的问题,进行实验。找到气体与气球运动的关系,得出推力和反冲力等科学词汇。接着通过微课演示,指导孩子组装气球驱动小车。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小车运动方向与喷气产生的运动方向以及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最后,用火箭发射与水上飞行器的视频,让孩子们在惊叹中结束了这节课。
附小到双潮近50公里,老师的爱心与孩子的热情牵起这遥远的距离。在这里,附小的老师为双潮学子带来了好玩、有趣的科学课堂。希望孩子们在这份爱的熏陶下,爱上科学、趣玩科学。

来源:科学组
撰稿:何慧、李孙力
编辑:白一侠
审核: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