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的午后,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全体老师相聚智圆堂进行《附小之声——让作业生发智慧》主题论坛。活动由教导处主任黄玉晓主持,大家在聆听与交流中生发作业设计的智慧。
王月芬老师曾说,作业是折射学校教育价值观和专业水平的“名片”;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连接点;更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负担和成绩的关键点。因此,在“双减”背景之下,如何设计出学生乐于去做、善于去做的作业,如何让作业与课堂、课下科学地连结,附小的老师们一直在实践的道路上前行。
语文组的四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阅读”、“写作”这两项必备的语文能力上,以“如何提高阅读兴趣和丰富写作形式与内容”为生发点,向外延伸出在字词教学、文本阅读、拓展实践等多维度的作业设计思考。
作业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喜欢怎样的作业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吴春玲老师结合课本语文学习要素,带领班级六个写作小分队开展“校园故事漂流瓶”活动。学生们兴致勃勃上台分享了从小说阅读到自主创编的过程,用喜爱的小说故事人物作引,用想象设计自己的“主人公”,并把自己的校园生活融入文学写作。从阅读到表达,孩子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项作业,后续还要给自己出传记呢!
陈如意老师坚守“让学习回归校园,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教学初心,对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减乘除”,优化重组,把课堂作业化为课堂学习的内容,课外增加语文实践作业及弹性作业,让阅读成为最重要的语文活动。在家校练习本一角增设“陪伴日记”,让学生将在校的点滴想法时时用简单的语言记录,更轻松、更有趣。
同样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潘亚男老师在班级里提出了更加时尚的“日记漂流”循环写作活动,一人一天轮流传递在一本小小的班级日记本上记录每天发生的喜怒哀乐,不仅有家长和老师提笔寄语,还发起了全班传阅,在日记本“朋友圈”中点赞留言的小互动。
从“固化的题海战术”迈向“多元的高阶习作”是实现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的重要靶心,陈王文老师的作业设计便是围绕这一“靶心”展开,精练一个语用点,一课一得设计作业;拉长两条线,螺旋上升的阅读线和逐步推进的习作线;拓展教材和主题阅读的面,达成三位一体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
语文组的作业设计有声有色、融情于字句之间,数学组老师们带来的作业设计则精准地体现了思维与行动的并肩而行。
张勤老师的作业设计打破常规的“练写”模式,以“说”为题,培养学生敢于说、善于说的学习品质。通过画线段图、有序思考、巧用方程、注重检验等数学思考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说题”练习中化抽象概念为直观表达,提高语言陈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数学,光会“说”自然不够,还要能够在实践中活用课堂所学。徐伊俐老师的作业设计就是通过一项项精妙的“微实践”作业,让学生喜欢做、愿意主动去做的挑战小任务:“我是测量小能手”手抄报比赛、攻克“计算经过时间”劳动实践作业、“认识1千米”学习单……数学在徐老师的手中不再是一道道计算应用题,而变成了真实可感的生活点滴。
英语组的郝俪瑶老师专注减负提质,以单元项目化学习作业的形式设计让孩子们喜欢的作业。“My Birthday派对策划书”的制作里蕴藏了孩子们无穷的活力和想象力,制作邀请函、小组创编表演剧本、线上线下自主排练,直至最后开展一场由学生主导的“表演剧场”,郝老师对每一步的作业任务都紧密跟进、悉心指导,鼓励孩子主动、大胆去完成。
学生的成长需要科学的培养,作业的设计同样需要科学的规划,科学组的何慧老师将作业清晰地分为三个层级——常规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我们的地球模型》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放下课本,抬头观察感知昼夜交替和四季更迭的细微变化……何老师的作业让科学走出书本、走出实验室,进入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优雅的音乐声奏起,美术组的李进杰老师通过独特的“线上分享”形式,介绍了自己的作业设计《仿画千里江山图》。李老师以《国家宝藏》等视频资料和原画为引子,将原本离学生很“遥远”的国画代入课堂,一次、两次、三次,不断的仿画、指导,学生在一次次的作品迭代中充分地感受绘画魅力,同时也在完成自己的国画作品过程中增加了自信心。
体育是生命的阳光,体育课程中的练习设计也展现了体育组老师们的教学智慧。万智城老师坚持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标准,将原本传统单一的体育训练项目转变为体质测试类、课堂延伸类、兴趣爱好类这样的多元结合练习。同时,结合附小体育年级段特色,设置链接本级段特色项目的居家锻炼小任务,意在提升亲子运动的亲密互动性。
在老师们的积极分享之后,副校长张晓瑜博士以“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批改为题,基于学校老师们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更高站位的指导。张校长根据作业设计的实行次序,提出了作业内容需精简、作业形式可创新、分类分层设计、批改反馈得当四步规范化设计程式。同时,张博也与大家分享了精细的作业设计模板,将老师们想法的“满天星”聚拢为“一团火”,让作业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精准地服务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
“我们未来的富有不在于财富的积累,而在于观念的更新。”四精作业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对于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希望通过教师作业设计的更新迭代,转变学生们对于“作业”一词的定义认知。精心的作业内容选择,精准的课堂教学定位与学生层次规划,精细的作业反馈激励,方能生发出精妙的作业设计,为学生们筑起通往精彩未来的桥梁!
来源:教导处
撰稿:严芗茅老师
摄影:校美术组
编辑:校信息组
审核: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