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广大青少年应对和预防意外伤害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9月7日下午,温大附小三(5)班飞翼中队的家委们特地邀请了温州和乐社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青少年校园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为附小三年级段师生送上了一场生动有趣、知识丰富、现场演练的急救知识大餐。
活动中,急救志愿者先详细讲解了应对常见危险因素,如:气管异物吸入、抽搐 、扭伤、骨折、鼻出血等现场急救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当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如何在“4-6分钟”的黄金救命时间运用心肺复苏技术挽救生命。志愿者在讲授的过程中辅以丰富的视频素材以及课件资料,生动的案例让在场的同学们听得非常入迷。
外伤包扎技术知识
在实操演练环节,急救志愿者对同学们进行包扎的培训与现场指导。看着似乎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还真有门道,手背外伤绷带“8”字包扎法、肘关节外伤人字包扎法……通过模拟为他人现场急救包扎,让同学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急救包扎技能。




当志愿者讲到异物梗阻等意外情况的处理时,老师通过展示课件,强调处理异物梗阻的细节要求。若异物误入气管、食管时,应让患者头朝下,拍击其背部,促使其咳吐出来,以防异物阻塞气管引起窒息。也可用手指伸入舌后根,使其恶心吐出来。如无效,应赶快送医院。同学们看着课件,不住地点头。
心肺复苏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心肺复苏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它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
心肺复苏的步骤:一、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二、评估患者判断是否有意识。三、判断呼吸。看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鼻翼是否有煽动判断5秒。四、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用右手食指、中指从气管正中旁开两指,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确认有无搏动。五、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手掌根部紧贴病人胸部,两手重叠,五指相扣,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30次。六、开放气道,患者置于仰卧位看有无义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头复位,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进行人工通气。CPR操作要点: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可扪及颈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瞳孔由大缩小,对光反射恢复,口唇、甲床由紫绀变红润,自主呼吸恢复,整理病人,密切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本次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是一堂不可或缺的“生命必修课”,它提高了同学们的生命安全意识、急救意识和水平,让大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逃生避险、自救互救,降低伤害程度,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来源:2019级5班飞翼中队
审核: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