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迎贵客,一到便繁华。4月7日,温州市小学数学“绿色耕耘”送培苍南活动在苍南县钱库镇第二小学举行。市教师教育院王炜老师、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及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陈裕鑫老师和黄静老师,以及现场的200多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第一节是由苍南县钱库镇第二小学的李彬彬老师为大家呈现的三年级《24时计时法》。他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利用微课小视频让学生直观认识24时计时法。李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生活化设计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发散思维,真正做到学生的学习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
第二节课是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王薪薪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王老师以生为本,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面入手去了解面积,并且让学生在学习单上画面积单位,引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让学生对于面积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整个课堂充分注重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生成过程,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有趣而富有成效。
第三节课由温州市瓯江小学程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让人眼前一亮。他跳出PPT的框架,整节课就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看到长方体的形成过程。他利用摆一摆、拼一拼、同桌合作等多种形式调动孩子多重感官协调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更深刻。
下午第一节是由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叶蕯蕯老师和四(7)班孩子们带来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叶老师通过数对的认识有层次、有梯度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教师先以设计确定“礼物”位置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孩子通过学习活动,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顺序与方法,体会如何有序的标注数对。然后叶老师设计了如何用数对描述老师的位置、如何给正方形定点的位置、如何发现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的位置等练习,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通过数对除了可以确定教室里同学和老师的位置,它还可以用来确定什么的位置呢?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对的价值,体会它在数学史上的意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着,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周晓林老师对四堂课进行了点评,并为在场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基于整体视角的“面积”教学思考与研究》。
周老师首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中的面积概念,面积认识的重要性和学生在掌握时的困惑。他强调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非常重要,学生在经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这个正长方形的大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需要用一个图形或物品作为单位去描述长方形的大小,面积单位是生长出来,不是老师给的,自然有了哪种图形作为最合适的思考。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活动最后,温州教师教育院王炜老师对今天的四堂课作出专业的点评。王老师认为现在的老师太忙,但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上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确实不容易。王老师希望所有数学老师能够拥有初心,满怀热情地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不要破坏孩子思考的天性。希望每个老师都能上好每堂常规课,做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
一审:邵丹
二审:叶完全
三审:丁子涵